這位機主把HiFi荒廢了十多年,但在最近幾個月內,他又重作馮婦,將世上幾個有名的品牌嘆盡,他目前以Mark仔32原子粒前級,Jadis JA-250真空管後級等,侍候一款全世界都沒有幾對的Eminent Technology LFT-7經典級揚聲器,盡情盡興享受音樂。
很多發燒友喜歡『看』High End器材,畢竟,High End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既然買不起,抱著純欣賞的心態看看富豪幫怎麼豪氣法,也是一件賞心悅耳的事。
歷來〈影音風雲〉介紹過的High End系統,遍佈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器材價碼、氣派都難有一模一樣的,但有感而發的,是要營造一個上佳的音樂氣氛,並不要金碧輝煌的環境,雕樑玉砌的產品。
這位李氏機主(其英文名為Louis,下期文章提及的名字都是用它來發表),我一早已認識,時間大約在九二、三年間,他最讓我信服的,是他將手上一幅爛牌(不起眼的二三線器材),把玩得頭頭是道∼費了很多心力,花大量時間檢閱當時一些中下價器材弄到最盡時是何境界,其時我替星洲日報寫HiFi文章,老編日日催促交稿,正值碰上這位機主,所以一寫就是五期的『高手列傳』,真是罪過罪過。
(這幾篇稿,由於從未刊登在〈影音風雲〉,我打算借此次造訪後,以系列方式將它重新整理刊出,因為這位機主的許多玩HiFi的理念與手段,今時今日看來仍不算過時。)
今趟再見他重出江湖,照樣不改其玩HiFi的習性(有關詳情見下回報導,這裡不作重覆),但出手好像重了許多,器材的份量重了,像Mark仔32、Jadis JA-250等,反而喇叭又是遭不識貨者遺棄的Eminent Technology LFT-7(下簡稱E.T.),只花了區區新幣三千餘元,簡直是一分錢兩分貨(當年售價已高達五位數新元),但E.T.喇叭異常大吃(曾有一美國名牌大瓦數甲乙類原子粒單聲道後級放大器在此間嘗試播放一些高難度片段時,幾乎面臨燒機的命運),因此挑戰性十分之高,一般人絕對不敢動它。
情況和上回所見差不多。機主對比較老牌的器材型號有一種迷戀,器材總不是最新最in的,有些甚至很陌生。這,也是他的過人之處,新器材隨手拈來,再容易也不過了。
令人對他感興趣的原因就在這裡。走進他那處於自置大型廠房、位於三樓,面積達六百方尺以上的HiFi聆聽空間(好處是由於工業區電源供應有著深厚的基礎,沒有電流不足的問題,但機主還是做足了措施,見圖),前後級放大器、喇叭等加起來甚壯觀。
此間的器材之眾足以分成兩套作個別聆聽,名單如下:
體系(一)
鐳射唱機 dCS P8i 
前級 Mark Levinson No. 26s
後級 Mirror Image 1.1M / Mark Levinson No. 20.6
喇叭 Wilson Benesch Discovery

體系(二)
轉盤 Sony CDP-5000 
解碼/升頻 dCS Elgar  
前級 Mark Levinson No.32
後級 Jadis JA-250 
喇叭 Eminent Technology LFT-7
超低音 Wilson Benesch Torus
導線 Transparent / Siltech / Gryphon   
 
看清單,幾乎都是老字號,看來機主仍然對這類品牌仍然充滿敬意,不像現時一些所謂的High End發燒友那麼抗拒它們。話說李氏在去年重新玩起音響來,不想走冒險路,最簡單的捷徑就是找回昔日自己所熟悉的頂尖名牌。
對於它們,No.32仍是Mark仔現時玩到最盡時的頂班前級,它聲音中性清甜,中頻厚潤過它上一代的旗艦No.26,細節更多,音場更為龐大、背景更靜,低頻控制力也較佳。以原子粒前級而言,它的靚是罕有之一。而李氏對Mark記的沉迷是十分令人激賞的,他不但買下全新的No.32(另一原因是找不到二手),還將No.26S前級、強調大電流Class A的一代經典後級No.20.6(輸出一百瓦一邊)也兼收並蓄。
正如很多High End老手所說,如今的後級放大器幾乎都是原子粒機的天下,貴價的膽後級的市場似乎只是集中在Audio Note、Audio Research身上,其餘都是中國機的天下,老牌膽後級演變至此令人始終莫及。
所以,眼前這一款Jadis JA-250膽後級,令人感到一股莫名的感動,我覺得這不是聲音的問題,而事實上,像JA-250這種買一開四的產物,金碧輝煌,樣子漂亮,共二十只KT-90輸出管集於一身,簡直充滿看頭,二手只賣萬四新元一點都不貴。
JA-250算是Jadis廠方比較近期的作品,mono分體電源設計,輸出一百八十瓦Class A,輸出如此大,都不是賣出很多(機主這裡是我僅見),廠方的市場(marketing)做得不夠,應是最大問題,因為產品的主要銷路也是靠review曝光,美國的High End媒體不見,日本的大多數雜誌也不見,這是相當可惜的事,就如一個氣質美女充當掃地洗碗妹般。

冷漠
星馬是一個對E.T.喇叭冷漠的地方,它那採用長條式磁帶的屏風設計,靈敏度低(82dB at 1w/1m,4 ohm)而難以駕馭,不容易搞出氣勢來,而事實上,這對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喇叭,進口到本地不超過四對,就算在二手市場出現,價格調到很低仍然很難出手(當年二手價高達新幣萬八)。E.T.這個品牌其實大有可為,它仍是百份百美國人手製造,產量少,價格不貴(小喇叭LFT-16價格從馬幣六、七千元起),發燒友不可忽略。勉之勉之。
李氏手上這一對LFT-7身高五十四寸,闊二十七寸,每邊重量九十五磅,目前它已經停產,但廠方仍有接受訂製,不過其售價已高達USD22,000一對。
李氏花了三千多元買LFT-7當然好抵,而從聲音角度而言,它的前後共同發聲(音量一致)設計,其速度與聲音的潔淨度是勝過Magneplanar或昔日的Apogee, E.T.的前後抖動身薄如髮線的磁帶發聲方式為其獨門絕招,可以說,E.T.雖然低調,其餘屏風喇叭卻未能搶去它的光芒。
為了使E.T.更全面(其頻寬為35Hz至20kHz),李氏在超低音一環用上了可從容下潛至10Hz的Wilson Benesch Torus Subwoofer(在這方面,他總共花了兩個月時間將其連貫性調校至密不透風),並動手為E.T.換上堅固的腳架(原裝腳架十分兒戲),也把雙線分音改為單線,務求以一對大電流甲類後級駕馭搞定。李氏此間除了Jadis JA-250,還有一部咸豐年代的經典後級Mirror Image 1.1m單聲道作後盾,它也是一部郁郁不得志的產物,它每聲道輸出250瓦(8 ohm),1 ohm時可輸出驚人的1600瓦,它也以mfds容積高達588,000馳名,似乎當今世上也沒有幾部後級可與之匹比。因此,屬超級大電流豪華製作的1.1m,一般居家絕對不能啟動它。於機主那種追求完美勁,李氏還特別在此房中用了兩只共150安培電流量的工業用硬盤電源濾波器充作電源供應,其中75安培供前關器材使用,另外75安培則供給後級,你可以想像到,李氏的聆聽空間電源供應有多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此電源濾波器原為大型電腦程系專用,是那些已往北移發展的大公司所棄用之物,李氏總共只化花了區區數百元而已,簡直抵到爛。
 在李氏心目中,大電流甲類後級和低效率喇叭天生絕配,而E.T.喇叭聲音清澈度也是他所認識之中素質最佳者,你大概可以猜測到,E.T.有Mark No. 20.6、Mirror Image 1.1m及Jadis JA-250在旁,用任何一部推都駕輕就熟,而李氏主要以1.1m及JA-250去推,其中又以JA-250居多,因為JA-250更能將E.T.天生優異的透明度達致高峰。
最後,在此有幾項聽後感的特性與情形告訴大家。
第一,它高音順滑細,細節多。
第二,它寧靜度,聽一些複雜西班牙舞曲,例如Flamengo,自然從容,踢踏聲有條不紊,絕不會混亂無章(包括高潮時),即使開很大的音量,嗓音也不會跟著增加(一般情形卻不是這樣)。
第三,它呈現的是一種後傾的舞台感,聽任何音樂也不會感到絲毫壓力。
第四,中音細節也出奇得多,導致人聲的感情強弱變化特別豐富,小提琴、大提琴的強弱音動態美到驚心動魄。
第五,有用Subwoofer的結果是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又不得不用它。
第六,音染極少。
它的真實感分數高於很多昂貴組合,傳真又自然舒服,這樣的聲音可以稱之為High End。
顯而易見,E.T. LFT-7絕對不適宜新手碰觸,它效率太低太大吃,放大器非大電流巨物不辦,以致未能廣為流傳,因為你若聽過未夠潛力的放大器去推,絕對聽不到它那史無前例的驚人傳真度,坦白說,用它來聽簡單的人聲錄音時,只是感受它的一點好處,但到它重播大場面的交響樂曲時,魅力來了,它強弱音分明,樂器不會糊成一團,LFT-7播繁復的低音大提琴一流(當然也要Wilson Benesch Subwoofer扶上一把),閣下若沒在這裡聽過LFT-7,便沒有資格評論它不濟。
LFT-7至今在本地發燒友手中仍只聽聞這一對,只得歸於它太難駕馭。
李氏當年停燒後,陸續將手上的器材賣了,自己只收住一對Mirror Image 1.1m,主要原因這台後級太令他滿意,另一原因是1.1m要賣也沒有二手佬敢收,原因是1.1m供電實在太大了,尋常居家必然一開機就跳總摯,此話非危言聳聽,因為在75安培的電流量下,1.1m仍然是著一部再開另一部,有時還是會跳摯呢!這也是為什麼當年進口到本地只得三對而已。
但以聲論聲,1.1m在此間更勝比他出名的No.26,這包括透明度、動態,甚至臨門一腳亦將對手給比下去。
1.1m已經邁入其機齡『第二個十年』,仍以正常狀況服役當中,証明此乃『黃金一代』的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