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提及八十年代首版CD,他們感到好奇想知道為何它們身價超然,與後期的再版CD比較之下聲音又是如何比較?
我自己是首版CD的追隨者,於此不妨告訴諸君,我認為過去廿年來,除了一部份發燒碟外,CD的聲音其實進步甚少(甚至開倒車),反而是CD機進步神速,如果有說當今很多CD機值得幾十千,那是真的,聽過dCS、MBL、Wadia、Burmester、emmlabs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CD正好相反,根據我和一班發燒友的經驗,首版CD其實極為優秀,味道、音色、通透度、寧靜度等都比再版更為出色,耐聽程度明顯超班很多。導致今天的首版CD,不論何種音樂類型,三洋版、新力版、西德版、法國版永遠永遠都有價(或炒至天價),有趣的是,許多當年不信邪的發燒友,今天都肯出幾千元買一張鄧麗君的〈淡淡幽情〉日版,丟千多元買一張林子祥〈創作歌集〉日本Sony版,原因很簡單,這些首版CD都比再版的發燒版更為靚聲。
首版CD聲音之超卓,比起今天身價節節攀升的HiFi器材而言,其實微不足道,這就是為何有人會出這種價的重要因素。
不斷再版的CD,音效其實兜兜轉轉,還不如付高價買首版,更勝不斷換貴機。這就是今天發燒界的一個趨勢。

譚詠麟說過永不言休,只會跟樂迷的關係更密切,甚至連音響發燒友也不放過。
流行歌手誇界音響市場,已有許多例子可尋,因為流行樂壇不景,只得另謀出路,〈發燒碟〉是其中一條渠道。
發燒碟的市場又如何呢?如果音效素質上乘,口味不偏,對聲音有要求的音響發燒友可說是沒甚麼理由不捧場。
香港歌手的發燒碟銷量一般都還不錯,那些又有基本樂迷為主的歌手如夏韶聲、李克勤,銷量更是十拿九穩。
反而是居『一線』的譚詠麟不見有多好(指〈愛的根源The Best Sound Ever Reborn〉)。
『不見有多好』的原因可分兩類,一類是認為譚詠麟的聲音本來就不是屬於正宗發燒友鍾情的一類,二類是原樂迷是向唱片公司表態,他們寧願聽譚詠麟的全新歌輯,也不願接受那些早已耳熟能詳的重唱曲(聽聞有不少阿倫擁躉只聽兩三遍就已經收起不聽,會買它也是由於慣性購買使然)。
這個表態行為的深層分析是,像譚詠麟的經典專輯,和當時的人或物,必然有極其直接的感情上的聯系,這種聯系,甚至是代入的,而且歌手相隔廿餘年的情感發揮是不同的,一個是自然而然,真情流露,另一個則是精挑細琢,謹慎行事,味道反而全失。
所以,有不少倫迷,包括我在內,喜歡舊版多過新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