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首間影音室因擴建二樓後座而產生,工程歷時二月,但開聲之日卻拖了半年。
對我這位電影愛好者兼演唱會捧場客來說,有了這個場地,心情自然絕佳,
開心程度高過十多年前擁有的HiFi房。
當時的HiFi房由一般房間轉換過來,尺寸也不太理想,屬於權宜之計(當然有好過沒有),証明擁有一間理想的HiFi房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因為綜觀全局,很多發燒友有苦自己知。今時今日,此影音房雖然不大,但也有十尺乘十七尺,呈金字狀的屋頂最高處更有十三尺,看見都爽,自己有份參與設計更形滿足感。
『無中生有』的空間可以比較有健全的設施,空間的選材、電源、燈光、接線都可作好事先規劃,運作順暢,絕對是優點。
影音室在四方六面做足措施,以結實水泥地台、紅磚牆、呈金字型長條木塊屋頂,前二者是低音需要(前牆也是),後者則是美觀與聲音所求。有些人以漂亮的石膏板做裝飾,結果大音壓時產生異聲。
地台上放上木條確實好看,但往往因為好看而使低音潛不下去,也影響了透明度和衝擊力。地台的處理其實不難,結實程度高即可,處理方法最簡單是用地毯(多大多厚視乎需要),少許吸音。不僅家庭影院,聽HiFi也不能避免。
至於兩面側牆與前牆以紅磚作結構,表面處理則要看所採用喇叭的擴散性,折射干擾如何才以擴散物件來解決。總之,不作任何永久性acoustics,令試聽器材更靈活。
後牆建有堅實木櫥(用來儲存唱片、DVD),也有多一層聲音處理作用。
所有靚聲的演奏廳,其屋頂必然是用木做acoustics的,事實還在於,絕大部份的樂器都是木造的,例如小提琴所發出來的甜美音色,就是聲音在箱裡所產生的共鳴聲。此房遵照此方打造,從前牆一直到後牆。用螺絲緊鎖板與木條之間,確保堅實無諧震(或駐波問題)。
以木來處理音響空間是良方之一,但不能過份依賴,否則聲音鬆濛,放大器的控制力也會減弱。
我看的電影或聆聽的歌曲多是節奏感快及活生感,是以空間的處理首重通透、速度及有動態。

我的首間影音室因擴建二樓後座而產生,工程歷時二月,但開聲之日卻拖了半年。
對我這位電影愛好者兼演唱會捧場客來說,有了這個場地,心情自然絕佳,開心程度高過十多年前擁有的HiFi房。
整個聆賞室的建築費用了八萬餘元,對許多人來說,這個造價不便宜,一般人都無法接受,但在玩音響的立場而言,還可接受,因為你不可能找到一間『萬事俱備』而擁有如此長方型面積的空間供使用,甚至家居美觀也能兼顧得到,對我而言,它像是一間休閒室多過像影音室,尤其是在大熱天時真的有消暑的效果。
建房過程一共花了兩個月,因為地台水泥、牆身、屋頂都得按步就班的做,當中也並非一帆風順,七、八月間兩三天就有一場天雨,屋頂的傾斜度也改了再改(最後以傾35度完成),不僅耽誤了時間,承包商也會收另一個價錢。
話分兩頭。有功能的影音房細節特別多,導致數字高,而表面上是看不大出來。
首先是備一條獨立電摯,這是一個先決問題。一間影音房電源擔當大任,從三相中的電箱『飛』一條進房(隱藏式)自然不經濟,整間屋飛灰滾滾,但除笨有精。
下來是環繞聲的喇叭線及供投影機專用的HDMi接線。我找來Supra Classic 2.5/H及HF-100 V1.3(12m),一來抵買超值,二來音效不俗,是可以玩一段時間。如果用一般紅黑線,壞聲也做壞自己的名(浪費整個設計)。無論如何,最低限度也要有一個合理的作法。
經點算下費用如下(不包括地台與牆身):

圖則  2,500
金字式屋頂 + 木料 15,000
電工 + 二十個插頭 + 三個燈摯  6,000
軟件櫥櫃  7,000
一匹半冷氣 + 風扇  2,500
實心木門  1,000
隱藏式喇叭線 + HDMi線包管  3,000
油漆(內外牆)  3,300
室外空中花園(玻璃頂) 10,000

這筆費用還不包括Astro線、電話線、電燈,必需品如椅子、電腦Monitor也未列入。這些用品,恐怕會陸續出現,但在選購中會增加另類的生活情趣。
從前影音產品,愈舊愈簡單,一來科技遠不如現在,就算有也未必好用,用家也不會介意觀賞影片,也許只有富豪級的消費者會留意畫面,大部份人也只留意劇情,因為當年一部所謂大電視或投影機,都屬巨製。
裝修房子聽到最多的問題是承包商的態度∼跑路,留下一堆手尾,我也不好彩。
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工人全部自己找,是差在自己不是真正承包商身份。其實塞翁失馬,焉之非福,自己看工更不會看漏,吃虧是跑路的承包商,失財又失名聲。
設計此房時便構思把音響器材與影音器材分開置放,將聲音與美觀因素取得最高平衡。
擺放法是把影音器材放在正前方(即在中置喇叭前,見下圖),雖然有礙視覺,但影響不大,這是由於器材是全黑色系之故,不那麼容易被眾器材緊緊框住目光。
影響較大的是音響器材,尤其是訊源最敏感(黑膠唱盤或CD機),最大影響是受前方喇叭直射或反射聲波所衝擊,盡量遠離它才是上策(要靚聲絕不留手),最後我決定將皇帝位左側邊空間擴建多兩尺餘出去,騰出一個高七尺。闊四尺的洞(足夠擺下一眾器材),這種設計使『被干擾』機會(或變數)大大減低。
百八尺屬中小型單位,先天上未能用太大型喇叭(開大聲必影響呼吸)。開聲第一天,用一對珍藏超過十五年的老牌小喇叭Rogers LS 3/5a開聲,隨便一擺,聲音還可以,沒有甚麼駐波問題(這對喇叭仔低音有限公司也是事實),再用Sonus Faber Cremona Auditor,擴散性更好,低音開大音量時也可過關。最後再以Cremona座地喇叭上陣,真正的難關來了。
這對喇叭屬中型,份量相當(每邊三十餘公斤),它重播我熟悉的交響樂曲目  ,可以找到明確的定位,大提琴的低音份量夠壓場,更重要的是聽不到駐波,關於這一點,這一個房間算是過了關。有這種情形,令我放下了心頭大石,因為它反映了空間的『順暢性』,中性、平衡。我不欲再試更大型的喇叭,對於Cremona震撼性,我已可以收貨。用其他喇叭會出現不良效果嗎?可能性不大。
半數以上的發燒友的聆聽空間不會太大,百八尺的空間其實很可以作為借鏡,我不會刻意加上明顯的Acoustics處理,一切從實踐中慢慢形成,『擷圖捉錯處』,每一階段都要認認真真。
作為一間影音房,它還是一間最能反映現實的一間房,由於我用了大量的擴音加少許的吸音,它對家庭影院和音響方面都會有幫助,而且每一對喇叭頻響都不相同,如此將添靈活性。
話雖如此,但基本體系仍是要有的。
家庭影院還是主要菜單,因為所佔的器材超過七成。
影音擴音機、訊源、銀幕、投影機、線材及一大堆喇叭。

投影機 Marantz VP-4001
銀幕 OS Screen Pure Mat II Plus 100"
訊源 Marantz DV-7001
影院合併機 Marantz SR-8001
前置喇叭 Sonus Faber Cremona
中置喇叭 Sonus Faber Cremona Center
側置喇叭 Sonus Faber Wall Domus
後置喇叭 Sonus Faber Wall Domus
超低音 Sonus Faber Cremona Active Subwoofer
HDMi線 Supra HF-100 V1.3
喇叭線 Supra Classic 2.5/H / Audioquest

在這一波影音合併機產品中,Marantz佔了很大的比重,特別是SR8001,它給我留下很深刻印像。
它的輸出功率是180w(x 7 , 6 ohm),我認為用來推Sonus Faber全套遊刃有餘。主要是它採用了廠方特制印有Marantz for Audio的大環牛(環形變壓器),能提供充沛的能量,此等製作對聲音有保障,可惜甚少日本機採用。另外,替Marantz爭氣的高速回輸均等獨立七聲道放大器也使其動態表現異常突出。
日本在製造影音合併機方面是很靈活的,不過,這類產物很難有長遠目光,只注重功能,看的是眼前錢,Marantz SR8001肯投資在聲音上面,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一家便宜兩家著。
我對一套西裝深信不疑,訊源的自然是選擇同廠的旗艦DV-7001,它通過Faroudja最新的隔行/逐行轉換器將視頻倍線提升至1080p,採用廠方獨創機械式驅動器(Marantz Original Drive Mechanism)。會買它也是因為其售價不會過高。
在眾多喇叭中,特別挑選效率較高的Sonus Faber Cremona全套影音喇叭,環繞聲
則取The Wall,我覺得它聲、色俱佳(我特選Light Graphite Maple黑版,加上兩部Marantz也是黑色的,這有助於在觀賞家庭影院時不會對視覺造成干擾)。
投影機本屬HD機種,但因為價格問題改用Marantz VP-4001 DLP投影機,以價論畫,它投射在OS Screen Pure Mat II Plus銀幕,是這個價位的上選之一。接線的配搭卻是容易,非用來自瑞典的Supra喇叭線,Marantz DV-7001與VP-4001之間用上了Supra HDMi(12m),以上皆為隱蔽式。
簡單的介紹了這一堆新器材,將主喇叭粗略的擺位和Marantz SR-8001精密的自動音場的調校功能,真正改善就從此刻開始。首先出場的是King Kong新版,選播的是大家熟悉的主人翁與雙暴龍激戰的一段。先講聲音。
衝擊力未夠順暢,聲音也有點兒硬,空氣感不足,這與新喇叭有著直接關係。不過,速度與震撼力在此房中極為理想,實際上,影院合併機、訊源也是全新,有這種情形很正常。於是乎,讓系統run-in了幾天再說。
完成了初步試聽後,第五天再殺入房中,Cremona稍稍做一點微調,也包括了Cremona的水平。聲音從容了,空氣感也立時多了起來,音色與效果也聽出進步了(清亮圓潤)。Marantz SR-8001控制力、低音密度、節奏感、表現相當好,也能重現具包圍感以特殊透明音效,並增加了觀賞電影或現場錄音那類表現力。我很有興趣用SR-8001來試聽其他喇叭。
理所當然,採用Full HD高解像有其絕佳優勢,我這一部VP-4001 (1280 x 768WXGA)單晶片DLP投影機,配備1080i和720p HD訊號,擁有流線型的外觀,具有大機風範。一般的單槍機最難表現就是具感染力的黑,就算是HD機種,也不是每一部都令人滿意(除了JVC HD-100和Marantz VP-11)。但話又說回來,只要你不比這兩部,VP-4001在80"銀幕中播放仍然清晰,深度層次也好,顏色的飽滿度亦是720p投影機中數一數二。
VP-4001在暗位交待比起我看過Panasonic的PT-AX 100(720p),簡直可以稱為尖銳(沒有糾纏不清的畫面),細節方面沒得fight。在這方面,來自日本的OS Screen Pure Mate II Plus的具有得天獨厚的純白幕,功不可抹。
以最高標竿而言,這一次的聲與畫仍然未盡完善。但在調音過程中,卻發現此房的駐波近乎沒有,低頻響應十分令我滿意,只在高至高音階稍硬朗了些(聽二聲道HiFi),但我相信假以時日,必然能改善過來。
這真是一間令我鼓舞的房!

後記(一)
OS Screen近年的成績可以說是空前,有關OS Screen的絕佳評論、報告可說比比皆是。像Pure Mate II Plus,今時今日,以價論質仍然沒有對手,即使是舊版的Pure Mate、Pure Mate II依然不俗。
Pure Mate II Plus在技術上,以不規則編織,低至0.8倍亮度增益,可視角度超過一百六十度,UV防曬處理、全不透光底層,等等,令其素質鶴立雞群。
Pure Mate II Plus幕料更佳,它表現出的黑更為出色,對比度更高,更具分析力與平衡度。
擁有那麼多明顯優點,這明顯告訴你,『唔係少野』,至於價格,當然,買得起一部十千八千的投影機,此幕絕非問題。

後記(二)
仍然以DVD機作為主訊源,是不確定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再來是由於同出一源的Marantz迄今尚未推出全高清機種Blu-ray或HD-DVD,而且鹿死誰手,尚是未知數(但年初日本HD-DVD最大支持者Toshiba宣佈停制後,Blu-ray似是異軍突起),我對此還在觀望,唯估計最遲會在年底入貨。牽一髮而動全身,AV Amp和投影機必也受影響,屆時投資更巨。
使用清一色機系,少了匹配的問題,音色更統一,只要屏蔽、電源處理得好,聲音便會輕易入耳。要一部影音放大器的推力發揮十足,恐怕沒可能,只能想辦法,所以多添一部三聲道後級分別用來推前中置是下一步計劃,而超低音的最終目標將是用夠兩部。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