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初,影音風雲在創刊時已沒有刻意隱藏報導High End HiFi的作風。那時剛好在九三年杪新加坡舉行年度High End Show,其時X1 Grand Slamm未面世,但Arnie Nudell一對Genesis I橫空出世,其拍擋Paul McGowan(現PS Audio老板)更專程赴新宣傳造勢,當時一對Genesis I定價新弊十一萬,以一九九三年的消費指數,已和在Subang Jaya買一間半獨立式洋房差不多。
一九九四年,大馬行情開始看漲,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是大馬High End音響的起飛年,完全符合國情。
當時,芙蓉出了間Absolute Soundstage,主理人吳師菖進貨進個不停,看中甚麼品牌,他便立刻致電訂貨,只是電話費每個月過萬,所以吳氏瘋狂入Wilson、FM Acoustics、CAT、Transparent、MFA、Von Schweikert等極品同樣面不改色。那時,全馬發燒友的朝聖焦點,一下子從吉隆坡轉去了花城,連有四、五間HiFi店的City Square都不夠它一間鬥,大家有眼見(本刊曾報導),新山、巴生谷、怡保、檳城都有他的客,總營業額數以百萬計。後期吳氏宣佈退出江湖,一套二手的FM266 + 611賤價發售RM50,000,可說是『落難貴族』。然而,由始至終,吳氏對High End的大無畏精神,就算到現在也沒甚麼人辦得到。
吳氏不想長線發展做HiFi,另一間AVP Technplogy則由吉隆坡打到新加坡,AVP出手闊綽程度僅次於吳氏,Jeff Rowland六件式後級、Audio Artistry,起死回生的Duntech一系列皇親國戚都先後在陳列室出現,而新山老謝的Jeff Rowland、吉打已故HiFi宗師戴氏的Duntech皇帝、大Jeff、吉隆坡甲洞葉先生(器材同上)等,都是幫襯他買。
一直在High End界銷售成績不俗的Audio Note,早在十餘年前已被視為星級看待,加上Audio Note極品不失為靚機,常招來檳城、巴生谷富豪級發燒友的興趣。二零零六年經濟不景之際,就有人願意花五十萬買起M-10及新版Ongaku,後勁十足!
自從FM Acoustics轉代理(Absolute HiFi),和它攀上關係的發燒友,有擴大的趨勢,Mid-End友對它興趣大增,因為是旦一部小FM都『靚過晒』過去其所擁有的『大塊衰』,所以現在玩大件頭放大器的人沒有幾個。聽聞有某豬肉小販,斬下斬下斬回了一套FM,器材還貴過其居住的房子,這件事早已成為上流HiFi圈的大新聞,或者你也聽過。無論如何,FM成績最好的仍集中在雪隆區。
東亞一帶高級發燒友『錫到膿』的Goldmund Talos 2500(多套)、Eidos Reference、18.4(多套)、Eidos 36A、Logos等都有人買下自玩,在檳城、金寶、馬六甲、雪蘭莪與都門等,其中有一套是Full Range(Logos喇叭為主的小Goldmund),一套接近全餐,喇叭是售價馬幣二十幾萬的Kharma Midi Exquisite(印尼林先生只拿它當後置喇叭,真係俾佢吹脹)。
自從Sonus Faber轉Perfect HiFi的手,用戶驟然劇增,Cremona不在話下,連Stradivari也可以賣出三對,Sonus風就此掀起。過去十餘年間,玩MBL、McIntosh、Naim Audio通常還是同一批人(很少變心),這當然不包括新用戶,HiFi流行甚麼他們很少理會。意指這一生中他們都要和自己所鍾愛的品牌長相廝守,難怪大馬MMN幫多數神龍見首不見尾。玩MMN的人財政上都不會拮據,家底不俗,這些人,以精打細算的生意人居多,因為即使要Upgarde毋須扭盡腦汁。High End另一個趨勢是一方追捧高級晶體機,Mid、Low End則玩膽機,高級膽機的吸引力差不別全集中在Audio Note(英國版)。
大馬一眾頂尖HiFi玩家中,玩Mark Levinson、Krell、Thiel的人很多,然而,它們最盛行的年代,由八十年代中後期橫跨自九十年中期,整整十年,當然,只看影音風雲,還看不出它們的威水之處,因為有超過一半的用家,是不曾在此亮過相,不過,最具代表性的幾套,慶幸仍有機會上門見識一番,因此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都不能否認他們地位重要這一點事實。(Pass Labs後來居上,也不過是近五、六年前的事。)
Mark、Krell的個性截然不同,它們之所以吸引雪隆區、怡保(以這兩地的發燒友居多大多數),十分值得研究。兩者當時平分天下,名堂相當,又以大power見稱,十分匹配當時流行的低效率喇叭如Apogee、Thiel、Avalon、Hales(唯一例外是Wilson Audio的WATT & Puppy),算是一個潮流。
大Power之中,Gryphon是除Mark、Krell,另一個特別受到香港發燒友歡迎的品牌極品。這個本地人俗稱『怪風』或『獅子牌』的丹麥極品,以純甲類的大功率輸出見稱,它之所以流行,與香港、新加坡有很多人把玩有關。其中Reference型號狂賣十二套(monoblock),可能是大馬High End史上最受歡迎的極品後級。事實還在於,『向港學習』也是當時甚流行的風氣,包括HiFi房的建設從香港原原本本搬過來,不僅僅在器材方面傾倒。
如果說Audio Note代表『小瓦~就是美』,那麼,它的對立者肯定是金碧輝煌的Jadis。
Jadis堪稱造就膽機盛世最功不可抹者,排行第一(排第二是Audio Research,排第三是Conrad Johnson),它來自法國,以大功率見稱,動輒輸出三幾百瓦,它那套旗艦JA800,只要看過的人,一定目定口呆,說不出話來,它和JA-200、JA500一樣,是格於環境的產品。它們有其獨有聲音特色,也有著視覺上的一切優點,那時,發燒友們最愛拿來襯Thiel、Ensemble。其實,Jadis推出的JA-30、JA-50、JA-80,甚至JA-845、JA-300B等『小瓦』產品也極其成功,因為時至今日,仍有好一些『知識淵博』者與它們為伍。
必須指出的是,這時的Cello雖然在大中華地區聲望如日中天,本地發燒友對它的欽佩,只在於欣賞,因為它太昂貴了,自然不是一般發燒友能企及的(怡保『蝦王張』的半套再加上吉隆坡一二套大概已是人們所有的記憶)。
有人歡喜有人愁,同樣是法國名牌的YBA,入侵大馬多年都無斬獲,成為『倉底王』。為何會這樣落魄,行裡人心裡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