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Space多年前推出Houston 7+9、Mini 1997、Mini 1998膽機,由於聲音不俗,價格實惠,捧場大不乏人,包括美國、大中華、日本、歐美、東南亞地區。最近,老闆劉振華藉吉隆坡音響展訪馬,向記者披露了其音響設計哲學。近年大中華地區生產的膽機,Audio Space肯定是最出色者之一,它不依靠虛幻花巧而落足材料,手工佳,聲音突出,展示出優異的音響藝術。
Audio Space的班底是跨國組合,老闆兼設計師劉振華來自香港,過去從一位音響愛好者,然後憑其對音響的智慧進軍製造業,生產線則以過江龍之勢選在中國珠海,目前員工多達六十幾人。事實上,Audio Space能打入國際,作為中、平價市場的長勝軍,正是不斷吸收兩地的精英及優點,十分國際化。
以研究地球大氣、工程師出身、曾負笈台灣的劉振華學以致用,一九七七年進入Konic Group研發通訊儀器,一直到八三年首次創業亦與此有關。唯一『不務正業』的一次是在八五年八九年間從事地產買賣,不過卻把握住一次足以令他往後投資音響業的基石(其實,劉氏在十二歲已經懂得拿起焊槍做了生平第一部膽機)。除了是科班出身也深諳多種中西樂器,因此在製作音響製品時倡導『真聲』為論點,由他一手創造的膽機(全盛時期有近百部製品),其實就是代表了他一生所積聚的電子科技、音樂認知的知識精華。
有趣的是,劉振華發燒期間竟是以玩晶體機為主,對他後續的發展影響不大,原因是那段時期是黑膠年代,用晶體機來聽它不會感到渾身不舒服,直至CD崛起並主攻發燒市場,劉振華這才感到用McIntosh MC-275膽機去聆聽CD是遠勝過他當時用著的舊式Mark仔(推日本Diatone喇叭),問題是當時好的膽機售價一點都不便宜,而在當時選擇不多的情況下,令劉振華想到平價膽機可能有市場,劉氏的盤算是用土產製作,以自己的經驗,引導玩不起貴機的發燒友,其時是一九九零年,劉振華以Houston之名展開了人生第二度創業(第一次是在一九八三年,於大陸開設,專接Philip的卡式收音機加工的單子,很不幸的在一年後以失敗告終。)
劉振華創辦Houston看似順風順水,其實走的是一條不甚平坦的路,全憑他毅力過人才能達致今天的成就。過程中例如找機箱、找零件,他舉例說找高壓電容就是一個難題,因為當時晶體機所採用的電容都是低壓的,與膽機要求的高壓電容不符,他甚至到歐洲尋覓亦不果,最終採用折衷之法,就是將兩只低壓電容串連成高壓。又例如當年創業前他就買了大量的書籍做研究,也買下價格不菲的名器來解剖(包括時價近二十萬港幣的Marantz 7 + 9原版),從規劃到推出製品,劉振華又耗了一年的光景,這段期間他總共制成了驚人的廿三部、不同型號的機種,價格由港幣二千元起,最貴的一套是一萬餘元,正是Houston 7 + 9。
製品首度成形,劉振華選在旺角鬧市中、只有百尺空間的『樓上』開售,沒料到成績還不錯,還在一兩年後於鴨寮街開了分行,原因當時此間的音響市道十分暢旺,可爭取更多源的客路。
劉振華先生現年五十四歲,九零年開始創辦科寶,成名作是一九九一年的Houston 7 +9,限量五百部,隨後他推出A6i 300B推挽膽機,創出了聲音甜美、力道亦不俗(可至20瓦左右)的300B膽機格局。他認為300B有著內阻極低的優點,作推挽放大,可增阻尼系數,推力較理想。一九九二年,劉氏推出第一部面板上提供負回輸可調整功能的膽機,在此之前,所有膽機都必須拆機才能行事。負回輸影響層面極大,最主要原因是阻尼系數,調得高對喇叭的低音控制也更理想,基本上,劉氏的機種備有六段負回輸可調。
經過多年發展,Audio Space的產品更受到日本、美國的權威傳媒的重視,在美國TAS金耳朵大獎上,Reference 2前級昂然入榜(2007年),這部前級是Audio Space售價較高的製品,它的元配是一部號稱Reference 3的分體式後級。
日本方面,MJ雜誌曾將Audio Space多部製品選入榜內,日本發燒友出名挑剔,而且從不輕易向『國外』產品發出讚嘆,因此,Audio Space這得來不易的殊榮,証明了其製品貨真價實。
Audio Space的300B膽製品在聲音方面獨樹一幟,它是介於Single Ended與五極管當作三極管使用的膽機之間,不像一些擁有三極或五極管的膽機,分別極微。Audio Space的五極管靚,三極管更靚,簡直是直熱式三極管這樣的水平。
一九九七這一年劉氏有兩件事很值一提,其一是製品型號多達百個,其二是有獨編號限量生產五百部、以紀念香港回歸為名的Mini 1997袖珍膽機,在短短的兩個月內銷售一空(當時售價約港幣千八),雖然反應空前,但劉氏堅守承諾不再生產,一度使此機掀起炒風,最高峰時炒至四千多元一部。
如果要說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此機同時吸引到年輕人的垂青。
一九九八年推出的Mini 1998是承接Mini 1997而來,銷量長做長有,算是長青型號,新版本Galaxy 1加入了USB輸入功能,可接Ipod、手提電腦等潮流功能。連Galaxy 1在內,總共賣出了八千多部(包括外銷),是劉氏賣過數量最多的單一型號。
成名後的劉氏獲得當時國營的Spark(即後來的Cayin)的青睞,並合作開發與生產事宜,從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一年,前後四年,由於一直沒有甚麼突破(最主要是品管問題),劉氏選擇脫離。也由於如此,他在二零零二年在珠海建立屬於自己廠房,負責研發、生產、組裝等一條龍模式,機箱自制,連變壓器也是在此廠房中繞制。
同年推出Audio Space Reference 1後級,乃劉氏首個冠上真正Reference產品的型號,劉氏坦言此機也是應日本代理的要求,因為他們認為以Audio Space的優異設計,理應也能做出優秀的高檔製品,建立起更崇高的形象。
有了Reference 1後級,自然跑不掉Reference前級,原本是計劃在二零零三年推出的Reference 2前級,劉氏卻發現自己的心臟出現了大問題,當時幾乎要了他的命,這段時期也是他人生中最為黑暗的,甚至不久之後,他的老友兼老主顧,香港導演劉偉強以劉氏在鴨寮街的門市講述作為音響發燒友的活動加諸在其電影〈無間道〉之中,本來他可以藉此大事借力宣傳一番,他亦感到了乏力,錯過了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不過,後來店裡多了一批明星、年輕人(包括女的)顧客,甚至來自海外的觀光客,算是意外收獲,因為店裡的佈局和電影場景大致上還是相同的∼這方面也是香港旅遊局的要求。
豈料,大難不死,原來是有後福的。
直至二零零六年,Reference 2才在他病勢完全痊癒後推出,由於此機是擺明車馬走極致路線,設計是突破的,因為他破天荒成了歷來第一部採用300B套用在前級放大器上,劉氏成功解決了『麥克風效應』、hum聲、噪音,而他採用的方法是在300B腳座上以浮動來處理,放上多層屏蔽變壓器減少交流干擾,以反相來抵銷,並在線路上下功夫,在此之前,全世界並未推出300B全平衡膽前級,這是由於製作難度太高之故,沒有出現一窩蜂,所以看起來沒市場,其實是大家誤解了。
音響界實在需要像劉氏那麼有魄力的創作人。
歷劫逃生後,劉氏又雄心萬丈,以此佳作進軍當年的美國CES展(連同當時新推出的Reference 3後級),結果劉氏利用這個東山再起的機會沒有白費,因為當時The Absolute Sound寫手走進了劉氏的展房探視,最終表現了對此機的興趣(當時他還以為劉氏是日本人,最後得知是出自香港設計師手中,感到極度的驚訝),並要求劉氏返港後寄一套Reference前後級讓他作review。
這就是Reference 2後來得到The Absolute Sound金耳獎的緣由,劉氏是應年華人音響設計師唯一奪取此殊榮。
按照該寫手的說法,Reference 2音色超然,樂聽其成。
前級得獎,後級反而沒有,原因是該寫手認為此後級推他用作參考的Magico Mini 2高音略嫌不夠細緻之故。劉氏認為是配搭問題,而他認為這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後來他特地遠走美國在該寫手府上略施小手術就將之平反,賓主皆歡。顯示Reference 3可能可以配搭任何喇叭。
劉氏有幾個對其音響製品的堅持。
(一)變壓器自製,原因是變壓器可牽涉至失真率、線性及頻寬等問題,這幾乎是當今名牌膽機的傳統,對劉氏也是既定的路線。
(二)劉氏的製品雖全線在中國珠海的自製廠房生產,保護線路盡可能做到最好,但所有在香港或外銷製品都必須經過香港的進一步品管,以確保每一部機都是百份百完善的。
(三)外間甚至行內人,大概都沒看透劉氏製品在不同地區銷售其實是聲音上的變化,美國與大陸是一塊,其餘像日本、新馬、歐陸是一塊,前者較注重低頻的力度與份量,後者則以音樂感馬首是瞻。劉氏主要是在小管子的偏壓下手,找出一個最適合『他們』聆聽的工作點。
劉氏的未來大計將會開闢幾項支線產品,包括過去出得很成功的膽CD機會卷土重來,預料會在今年底推出四款,兩款售價較高,兩款售價較低,兩者均會各有頂蓋式與抽屜式。第二條支線是喇叭,劉氏很早以前就購入測試喇叭專用Labs儀器,他坦言喇叭設計簡單卻奧妙至深,但製品出來絕對不會讓人失望,因為早前牛刀小試的一對小喇叭反應極為熱烈,証明劉氏做喇叭像做膽機一樣,能夠將自己的意念落實。
Audio Space意喻『音響空間』,是劉氏在一九九五年註冊的品牌,因為在此之前所發表的產品均以Houston命名。尤其是Houston在後來未能於美國申請註冊逾發顯得重要(因以該國一市同名)所以,劉氏一邊以Houston塑造小巧的形象(像Mini 1998),一邊又以Audio Space中、高檔形象示人(如Reference 3後級總重七十餘公斤,極可能是當今重量最重的同類製品),用實力在國際上爭取有利條件。
單單在香港,劉氏的擁躉已是多蘿蘿,不是嚇你,一路走來,其累積的用家超過四萬名,相信只有LS 3/5a才能媲美它。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