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與華樂

  電腦科技不可否認進展快速,電腦科技另一名稱也就是數碼技術。這幾年數碼技術日
新月異,CD科技早已蠢蠢欲動來一個大改革,偏偏音響並不像其他科技,嶄新科技
往往要經過一段漫長歲月,及無數印証,才會一致被發燒友接受。最讓外行人模不到倪
端的事實,便是自從1982年第一張CD面市,要渡過差不多廿年的日子,延遲到踏入另一
個新世紀,數碼科技與音樂的契合才找到了廣大定位,傳統的黑膠片才被擱置一邊,不過
,現在甚至一些人還依依不捨,一廂情願認為心愛的音樂要以黑膠片重播才能真正欣賞
到其味道!
   今天CD片製作最熱門的話題,便是SACD與DVD-A的爭論。這兩種數碼新錄音技術,
各自後台擁大企業機構撐腰,不斷在世界各音響雜誌刊載他們的技術如何如何的精確和可
靠,各執一端的言論,看來一時還不會休止。無可否認,在數碼科技而言,錄影技術已
突破的說服力頗強。現時一般傳統編碼體制規格是16bit/44.1kHz;但DVD-A將字碼長度
提升到24bit,而取樣頻率(Sampling rate)可選擇性由44.1kHz至192kHz。而SACD卻採
取1bit體制的優點,同時其取樣頻卻是非常驚人的2.8224 MHZ,若要更詳細分析一下以上
的數字,便是每秒鐘將0和1組合字數化為2.8224百萬次的取樣頻。兩雄相爭,鹿死誰手
,發燒友暫時只好拭耳或拭目以待,因這篇不是專題討論這兩種媒體的優劣點,唯有略
略闡述一下。就在這兩大體制爭奪之際,目前也有許多立場殊異反調言論,看法是用在
收錄變化多端的音樂結構,技術上還未到達完善,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所以還有很多
製作寧繼續採用自己能夠完全掌握的技術,例如HDCD、XRCD,96/24重錄和這次我要推崇
的兩張發燒天碟的POW-r技術錄音。
    很多人或者會對POW-r錄音技術陌生。POW-r其跟其他數碼製作技術一樣,應是將高
bit訊號轉換為目前CD片的規格16bit/44.1kHz,換句話來說,不須另外加入新晶片,一般
CD機可照樣播放。拿目前DVD規格來說,24 bit是現在最高數,只將它濃縮成16 bit。
程序看來簡單,然而,數碼最難克服的問題出現在整個轉換過程中,無論由模擬變為數
碼,或高數碼轉為小數碼,雜音和噪音會同時產生了出來,攪亂了原來的訊號,在音響
被稱為原音,造成了輕微或嚴重失真。若重要的過濾程序不完善,就會像早期的CD片薄弱
的音質,充斥堅硬死板特質。POW-r數碼降頻技術就如HDCD,Sony的SBM和DG的Original-
Image-Bit-Processing等等,將負面的雜音摒除了,還保存著大部份的原音。簡化過程
來說,就是在錄音室模擬母帶或數碼錄音機收錄了音樂由解碼器轉成24bit/96kHz,過後
再化為16bit/44.1kHz。POW-r的方式是否會像在一片黑漆漆茫茫大海,出現了一盞明燈
,指引發燒友到達音樂殿堂彼岸。接下來的兩張發燒CD,便是製作人充滿信心的POW-r
技術佳品,大家不妨聽聽。

蔡琴金片子(貳)
    蔡琴若被稱為一位發燒天后,我不會反對。這位台灣女歌手並不是擁有頂級發燒器
材,而是每一位發燒友都能拿出一張或多張她的專輯。我對蔡琴沒有什麼特別的喜愛可
言,甚至她那張在發燒圈成名的『老歌專輯』,簡直有點被誇大了,水平也不過一般。
最近,蔡琴新專輯頻頻推出。這張『金片子-2』也就是不久前的『金片子-1』系列連續
專輯。第一輯是HDCD錄音,這張卻是前面所說的POW-r製成。在比較之下,第二輯勝過
第一輯,但這也不表示POW-r錄音技術已完全超越了HDCD,因為要完成一張專輯,必須
經過幾個步驟,就好比擁有了很好器材,沒有好好調校或配搭不適當,一切也枉然。
綜合了各方面多次聆聽,我總覺得POW-r的中頻,尤其是人聲,比起HDCD似有更寬的
空間。
      這張專輯除了新技術錄音,在呈現方面也與以往作品不同。蔡琴享譽擅長詮釋老歌,
所謂老歌予人印象一般都以慢歌為主。但在這專輯真正能表達出蔡琴本色卻在中快板歌 曲,例如收錄極佳的『愛神的箭』、『夜上海』及『午夜香吻』。從曲中,很明顯整個
蔡琴輪廓對著咪向你一字字歌唱,場面自然生動。在這裡不難發覺混音師成功把蔡琴的
歌聲散播在配樂的前面。更明確一點,有如置身粵語殘片中,女歌手情深深站在歌台對
著咪,全部樂手在後面用神吹打樂器。喜歡聽伴著歌聲,斷斷續續輕呼吸聲,第九首
『懷念』應該不會讓這批發燒友失望。更有些人聽到幾下擦弦聲,認為非常逼真,也可
在『秋夜』得到滿意的效果。第一支『憶難忘』收錄得很好,非常穩定及出色的一首慢
板曲,只可惜開始時,蔡琴歌聲不集中,有點傾向左邊,開始我還以為自己的器材出了
毛病,後來我到一位擁有超級音響器材朋友的聆聽室,印証一下,結果證實了是混音師
一時不慎之過。
   談到混音,『金片子-1』專輯最令人失望是蔡琴和樂器的立體感,描繪的不分明,
有時樂器阻擋了歌聲,這也是我不推荐第一輯為天碟的其中原因之一。第二專輯大致上的
歌井然有序,凝聚力也比較明晰。這張24K黃金版專輯,註明採用了AKG C-12 VR(膽味)
,收取蔡琴渾厚的嗓子是明智之舉,好讓大家首次欣賞到它剛柔並蓄的聲線,我視之為
天碟,同時也是三十多張蔡琴專輯裡,最佳的一張。
天風樂韻
   我在香港看見了這CD,第一時間我就買了。這片嶄新2001年版本,就像前述的蔡琴
專輯,以POW-r來處理,裡面十四首中樂精選,曾出現在以前的版本。這次,他們將模
擬母帶,小心奕奕從香港千山萬水帶回去加拿大以『KDA』2 Processing 24Bit/96kHz
收錄,然後由POW-r程式轉回CD,據說已盡可能保存了最接近24bit的音質。同時另一點
引起我留意的是由美國JVC以Digital K2及K2 Laser Cutting壓印。這些認真態度,足以
令一位發燒友再次來聆賞裡面的經典名曲。
   我其實對中樂器的奏曲認識不深。在馬來西亞很難有機會接觸到一流的中樂演奏。
偶爾,到了香港,僅在香港文化中心欣賞一兩場過過癮。如果沒記錯,在黑膠片時代非
常之少什麼中樂天碟之類作品,接下來的CD日子,雖然有一些,但始終我都沒有很大
興趣去聽,因為在我看來,中國音樂曲調很多是早期作品,無形中不多不少受到古代中
國曲風影響。音樂組織主要是以單音音樂為主,旋律線上沒有西方音樂的和聲,整體結構
來說,例如古琴的撥弦是實音,擦弦便是虛音,當然有時加伴了複雜節奏敲擊樂器等等
,雖然是簡單,但是並不因這樣,中國音樂還是不乏感情,聽起來有時扣人心弦。再從
另一面來說,可能是文化及東方民族個性使然,若把音樂比如太極合之為陰陽兩行,總
的來說,中國音樂陽性佔的成份比較多。陽性一般是指堅強和清脆響亮,就算是由一位
體貼溫柔萬千女性彈起古箏,音色也是甘脆俐落。這些中樂音色特徵,不幸剛好是CD的
致命傷,因為早期CD錄音和印製,大部份不是生硬死板,便是暗淡無光。    喜歡中樂演奏,這張天碟不應錯過。雖然碟中有多種樂器出現,脫穎而出,同時獨
領風騷是琵琶大師林風演奏的選曲。『十面埋伏』、『飛花點翠』、『燈月交輝』已
將琵琶潛在的氣勢,一氣呵成展現了出來。尤其是第一首,琵琶彈出有如一粒粒閃光音
符,構成曲中氣魄萬千及結尾一段急速轉彎氣氛,加上林風拍打琵琶清脆回響聲,簡直
叫人屏息。『秦腔主題隨想曲---陳自更新二胡演奏』和『高山流水---王粵生古箏演
奏』這兩首也讓人欣賞到二胡拉勁的潛力及古箏擴散出陣陣漣漪音符。我選的這幾首,
它們都有一共同珍貴點,曲中保留了樂器體型出現在音場,聽眾與演奏者相隔都不遠,
交融在一小空間,觀賞著琵琶,或者是二胡,又或者是古箏演奏。不像其他一些,有時
喇叭箱變成了樂器,雖然音色逼真彈出來,不可否認,很多人會選擇如此類的重播方式,
我卻認為不能讓我心神合一聆賞。
   這張天碟經過POW-r完成,整體來說,釐清了以前CD限制。中國樂器的精巧音色充
斥,弦聲通透和瞬間變化清晰,時時令人為之激昂及共鳴。我希望多一點類似錄音出現,
也好讓西方國家多點接觸到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音樂,同時體會獨特中樂是十三億
人口的中國對世界另一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