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異,自然能以實際之效break in器材和線材,盡可能選擇種種形態,兼有超低至超高的天碟
曲樂播放之,一如名餚佛跳牆之豐饒者,如是下來,器材電子歷經多種磨考,當必也精練成材了。
   三星期整百小時之後,(當然還未完全break in)整體之平衡度已然大幅好轉,音場開闊
,聲音綿密,曖味初露,但整體還是偏向昂揚的音色,想必是SACD之特性是超高之寬頻為主,
是以以往調校CD之法不適宜新制式。
    要改調校玩法!  
    其實這也不是難事,超高是SACD優而為之的本質,要平衡它,調弄低頻的質與量即可。
   調校SA-14,我以不干擾、不損超高頻為思考前題,以其十萬Hz上限而言,(軟件商多定
為五萬Hz,唯恐一些器材不能對應,反造成嘶叫之反效果),這是SACD的強項之一,超高音訊
不流失,才能突顯其制式之優勝之處(當然將來再試對應SACD的Amp,必另有一番景觀。)
   SACD的高及超高頻是無可質疑的多和密的,僅以五萬Hz為上限也一般上超越了許多以CD為
訊源的系統,是以為了平衡音頻,尤其以我的B&W Nautilus 805為準,更應是求取低頻的量和
質,使之不犯偏亮刺耳之弊,至而更能從容表達軟件的中心情感。
於是我用上了Blue Tac和Vibrapod,這兩者的軟質僅能有效的抑制過多的高頻,使之柔順
平滑,問題只是施用於何處而已,以下是我的施用之法:
(一)SA-14及Audio Space 300B MK II膽機腳皆承以Vibrapod;
(二)SA-14用上4粒2號Vibrapod,Audio Space 300B MKII因著前輕後重,差額頗距之故,則
     以2號Vibrapod承前腳,4號承後腳;
(三)彈弓座之四條彈弓各置黏Blue Tac一小粒,約半cm大小;
(四)五一音響座塔之電木釘錐尖端處黏以Blue Tac,大小酌量而定。
    如此一簡一繁調配,相映成趣,然而表現卻令我好生滿意。
    這一來聲效之佳,陰陽、光暗、對比、彈跳等種種微妙音色活然立現,低頻質量更是突而三級跳,卻原來SACD之低頻亦是其強項之一,妙絕!這已是目前最佳承玩法(另有膽承座在趕製中,可增添膽機低頻質量之承座,舊製品,新面貌)。
    附件之用與不同,聽聲憑經驗,據需應施,沒有硬性指南,沒有價格高下能藉以判高下,
而用得巧妙時當真令人拍案叫絕,我常樂此不疲,另一理由是尤如我的私用廚房一般,我可以
烹煮我喜愛的音響美食,不必顧人疑忌,自得其中之樂。
      如此調玩後,SA-14之整體表現已然活現其制式種種優勝之處,尚差一些break in時日,不
過已可聞『機』起舞,預料再數星期把玩,三幾成進展必然可期可盼。
   然而為了使SA-14發揮其無限潛能,我到底還是按奈不住心中對電源和線材的一些小疑慮
,新制式之寬頻,多少需對應,立時購下--PS Audio Minilab電源線(用以配對膽機之PS
Audio Lab Cable,一套西裝),然後到同利總行向文安弟借了Transparent Music Super導線
和喇叭線,這原是佳選,卻可惱的又是新線,無法,只好再駁上系統,一天播換幾種不同
類型的音樂整十小時break in!)
   倒非故意標新立異,我寫評試篇會加附許多枝枝節節,其中有玩招配用,附件嘗玩,間中
的曲折,個人所思所感和最終的取向和抉擇,無他,我總覺得一件器材配入一套系統中後的表現
,絕大部份,絕大時候都實實在在深受其他環節影響,這就是我常所謂的相對表現原理,於是
諸多配搭嘗試後的所得,當時的最佳表現,也只能算是一時的『相對』表現。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